产品中心 分类>>
央视网消息: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及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已变成全球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过冬奥会的“双奥之城”。而这些场馆、文化等奥运遗产,又逐步丰富北京市民的精神生活体验,释放后奥运的乘数效应。
2024年12月,由中国生活体育大会智库团队发起,北京体育大学白宇飞教授团队倾力打造的2024年度中国城市生活体育指数榜单矩阵重磅发布,北京各项指标尤其是体育指标都居于前列在25座城市各项指标排名中,北京的经济指标为0.8929,宜居指标为0.4119,体育指标为2.0781,认知指标为0.4342,潜力指标为0.4662。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到2024年“双奥100”的国际赛事推出,北京在竞技和全民赛事两条赛道上均交出厚重的成绩单。
根据统计,2023年北京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760.7亿元,比上年增长5.2%。按非流动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0.0万元。
经济的迅速增加,全面推动北京市体育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据《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2023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3834.9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873.8元,增长率29.5%;对照《北京市202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8.1%,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7%。2023年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总量为837.6亿元。
今年国庆黄金周,恰逢中国网球公开赛、WTT中国大满贯举行。中网总票房创8000万元,是去年同期销售额的2倍。官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约有14万外地球迷和超过1.3万名境外观众来京观赛。WTT中国大满贯的票房近6000万元,并带动综合消费额超5000万元。举办地北京首钢园,每日吸引入园游客约7万人次,强劲地带动文旅消费增长。
北京马拉松在11月举行,共有43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8万人报名,而中签率仅为16.4%。北京对于拉动体育消费有两个指标:一线城市举办的大型路跑赛事办赛总收入平均值为2910.24万元;外地参与者对吃、住、行、游、购、娱等间接消费的带动比例高达1∶13。
中超赛事中,北京国安和成都蓉城、上海申花拥有最强悍的主场,场均主场上座人数均超过3万。客队球迷也贡献着青春力量,本赛季曾多次出现超过4000名客队球迷来京观赛的盛况。
第五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期间,天猫、京东、卡尔美体育等平台携手,共同打造了一场盛大的体育消费盛宴。汇聚超过1.1万家品牌,提供商品突破百万种,全国范围内实现销售额达11.2亿元,其中北京地区占到了可观的20%份额。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购物狂欢,更创新性地引入了体旅融合的新模式,为广大购买的人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与此同时,线上赛事如火如荼地展开,超过20场涵盖跑步、篮球、广场舞等多样化的项目吸引了众多运动爱好者的积极参与。这些线上赛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还让不一样的地区的参与者能够共享竞技的乐趣。此外,参与场馆数量超越3000家,大大丰富了市民的选择,使得更多人可以便捷地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来,真正的完成了“随时随地,想动就动”的理念。
20242025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和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北京站的比赛,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选手和粉丝,带动园区及周边区域的餐饮、娱乐和住宿消费。仅比赛地首钢园三天入园人数就有近14万人。
随着赛事的迅猛发展,冰雪装备及相关产业也迎来了蓬勃的增长。第十届“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便是这一趋势的生动写照,活动期间,3万张冰雪消费券已陆续向市民发放,旨在鼓励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体验冬季乐趣。
近年来“电竞北京”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带动北京电竞产业活力提升。今年,依托王者荣耀KPL年度总决赛及北京电竞创新发展大会等电竞 IP跨界活动,北京高居电竞话题热度榜排名第二。其中,王者荣耀共创之夜和KPL年度总决赛中,跨省市购票用户占比均超过八成;后者带动的直接经济效益约3.03亿元,其中对旅游六要素的拉动规模约2.34亿元。
一方面,北京向民众广泛开放奥运场馆,如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转换为“冰立方”)、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等专业级体育场馆,使之成为推动全民健身的绝佳载体;另一方面,北京积极改善居民生活体育环境设施,“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社区的覆盖率达100%,切实提升了居民参与健身的便利度。
北京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致力于建设宜居之都。政府加大了对城市绿化、公园建设、健康绿道等方面的投入,比如加强滨河森林公园建设、城市休闲公园、健康绿道网络,以及滨水绿廊的打造。尤其是通过改扩建10个体育公园,新建更新5000件室外健身器材,改善公共体育设施条件。比如积极地推进门头沟区和房山区健身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更新修复3个体育场馆、100余处体育健身活动场所、5000余件室外健身器材。
据统计,2022年北京市广义健身场馆数量达5504家,新建足球、篮球等106处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维护和更新1019处室外公共体育设施,为生活体育提供充足的场地条件。同时通过智能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如智能体育馆、游泳馆等,北京继续支持智能赛事组织、观赛体验及安防措施。
北京正努力构建“双奥100”赛事体系,推动自有IP赛事提质升级,推进北京双奥国际赛事名城建设。
2024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马拉松、北京国际长跑节等自由品牌赛事均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北京滑板公开赛、攀岩公开赛、艺术体操公开赛等系列赛事的赛事潜力也充分得到释放,打造“北京公开赛”赛事IP恰逢其时。中国网球公开赛也将在2025年启动实施“4+N”提升计划,着力在赛事级别、商业模式、宣传推广等方面做提升。
2024年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速度滑冰世界杯、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高山滑雪远东杯、世界泳联花样游泳世界杯等5项国际赛事先后举行,十四冬高山滑雪比赛等国内冰雪赛事同样圆满落幕,2025-2027年已确定在京举办的6项国际冰雪赛历赛事筹办工作也已启动。北京继续保持国际赛历赛事数量全国第一。
北京体育局计划每个冬奥场馆都有一项国际冰雪赛历赛事落户,2027田径世锦赛、2029游泳世锦赛已申办成功,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锦赛和世界女排联赛等国际顶级体育赛事的落户将起到积极作用。
北京明确项目布局,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三大球”、自行车、游泳、棒球、马术等高影响力项目国际商业赛事,举办滑板、攀岩、体育舞蹈、电子竞技等新兴项目国际商业赛事,举办山地徒步大会、风筝节、帆船赛等具有观赏性、有品质的国际群众性赛事活动。
北京城市体育形象良好。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5分制),北京市居民体育赛事影响力认知评价高达4.45分,体育整体声望认知评价高达4.50分,在受调查城市中位居前列。近年来,通过整合社区赛事资源,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建设社区体育服务平台,北京市积极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社会氛围。
北京市在2024年创建了20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这些地区通过引入智能健身设施和服务,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运动环境。这不仅提升了社区的形象,也增强了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
北京市推动智慧体育的发展,利用健身地图平台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同时在室外健身器材上补充安装二维码标牌,实现了“一键报修”功能;同时组织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等领域的智慧体育评选,遴选一批技术先进、成效显著的产品和设施设备,推动体育科学技术创新应用。
北京举办运动处方培训班,探索本土化智慧体医融合健康促进科学模式。开展全民健身科学指导系列活动760余场,提供科学健身指导课程1000小时。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300人次,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常态化试点工作。
北京市文旅局联合推出以体育为特色的商圈,如首钢园、五棵松、新工体等,结合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发布,推进体商文旅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经济稳步的增长点。
2024年,北京市先后举办体育大会、社区杯“三大球”赛事、和谐杯乒乓球赛等品牌赛事活动,组织卡丁车公开赛、水下曲棍球公开赛、飞盘联赛、轮滑公开赛、露营大会等新兴时尚赛事活动,开展以“数智体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举办通州马拉松、运河半程马拉松、职工三人篮球赛等城市副中心群众赛事活动。推动区、街乡、社区组织各级各类赛事活动,达到3.6万场次。
北京市通过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社会氛围。2023年,北京市举办了覆盖各年龄段、不同人群的赛事活动3.3万场次,居民参与生活体育的热情高涨。
北京体育局积极深化体校改革,加强青训中心建设,组织后备人才集训营,选拔、训练并输送更多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同时,抓好“三大球”青训基地建设,加快完成规划报审、立项等前期手续,开工建设足球和篮球、排球青训基地,启动篮球、排球青训基地一期项目周边用地征地工作,为二期建设打好基础。研究引进足球、篮球、冰球等项目高水平职业俱乐部落户,启动国际游泳交流中心、体育职业学院新院区、城市副中心电子竞技场馆、青少年体育运动中心等项目前期概念性方案规划研究。
北京统筹整合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同时长期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结合学校体育课程,培养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和习惯。尤其是加强完善京津冀青少年赛事体系,创建京津冀青少年体育赛事品牌,组织篮球、冰球等8个项目青少年赛事。同时,北京市体育局正与津冀联办游泳、徒步、健身气功、柔力球、羽毛球等赛事活动,起草北京市步道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先期在延庆区、张家口市规划建设国家步道,推动北京市、河北省健身步道相互连通。同时注重体育产业协同,举办京津冀体育产业大会,开展第四届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活动,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
北京市也积极开展了北京-日本、北京-澳门、京藏、京新等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青少年体育交流合作品牌,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
此外,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10条京张冬日滑雪嬉冰线路,与旅游季线路相结合,整合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沿线滑雪运动、戏雪乐园、冰雪赛事、节庆活动等冰雪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多元化沉浸式文旅体验。
北京市拥有生活体育强大的科技、人才和国际平台支撑,正在积极地推进体科结合。北京市占有全国科学技术创新企业500强和全国科学技术创新高校50强的2成,全国科学技术创新研究机构50强的5城,“双一流”高校34所也是全国之最。近年来,北京举办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化、品牌化活动,如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同时北京拥有173个外国驻华大使馆,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促进了体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开展生活体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